中国民办高校网

网易跟贴的前世今生

六,用户系统

每天活跃在网易跟贴里的几百万用户(包括看帖不回帖的),如果通过跟贴为纽带,将臭味相投的、对同一话题跟贴态度一致的、地域关联等连接起来,组成跟贴社区,听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是事实上,设想、摸索、实践的经历不少,目前尚未成功。

1,首先,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跟贴用户绝大多数不登录的。曾经设想过,通过COOKIE读取用户信息(曾经登录过通行证的),但是无法解决用户信息安全和隐私的问题。

2,曾经采用网易论坛的用户库,计划将跟贴记录保存到论坛。但是,用户在跟贴的发言,与论坛的风格差异很大,并不太愿意保存到论坛。

3,为了实现登录网友产看自己发帖记录,临时做了一个保存灌水记录的系统。

4,09年春夏之交开始,所有网站被要求登录发帖。竟然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虽然发帖量一度跌去一半。但是神州大地都如此,网友也被迫接受了。

5,09年60大寿后,借鉴微博的思路,计划将只在跟贴首页平面展示的跟贴,通过关注、转发等方式立体传播。开工一半,网易决定开发微博,导致跟贴此项目匆忙完成,效果差强人意。

七,互通——微博,论坛、博客

系统互通,其实挺像那些高谈战略布局的企业家一样,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是能实现而且成功的极少。因为,你苦花心思的去实现,用户不一定需要,甚至并不知道这个互通的存在。

1,与博客互通:曾经试验过,用户在发跟贴的时候,可以勾选同时发到博客。结果一方面由于登录的限制,另一方面没几个用户愿意同步,因为跟贴内容与博客性质差距太大。论坛遭遇也类似。

2,收藏到博客:每条跟贴下有一个按钮,收藏到博客。点击后,系统将内容COPY到博客,并且自动增加了新闻标题、原始链接和描述性的文字。但是一天使用的次数,不到1000次,最后放弃。但是,专门收藏跟贴的几个博客(老衲博客),倒是很火。这个功能的需求是少数用户,可以通过人工COPY实现。

3,转发到微博:微博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和传播平台,但是由于字数限制,不太可能直接将跟贴转发到微博。网易微博上线前,偶尔看到有网友人工将网易跟贴截图,在新浪微博传播。于是,我们想到了将微博截图然后,当图片发到微博上。用户只需要点击一下,系统在后台完成截图过程。而且为了适应微博的页面宽度,单独制作了用于截图的窄页面。

该功能还是很受网友欢迎,更重要的是,网易跟贴可以通过微博渠道广泛传播。可惜不久被和谐了。

八、网易跟贴的文化形成

网易跟贴的恶搞、自嘲、正话反说、调侃朝政、讽刺世俗等文化,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是与产品功能设计的原因较小。也就是说,通过功能设计刻意去培养营造这种文化,可能用错力道。同理,对手也很难通过产品的改造而复制网易跟贴。但是,必须警惕的是,因为功能的阻碍,让导致网友流失、气氛减弱。比如,在跟贴内容中加入表情图标,我是一直坚决的反对者。因为表情图标会极大地伤害文字内容的可读性,也类如系统自动生成的“支持”“我顶”“很好”一样,导致水贴泛滥。

网易跟贴文化的形成,时间漫长,非一朝一夕所为。有一点比较确定的是,网易新闻曾经力推的恶搞专题,对此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大约是2004年到2007年之间,网易新闻曾力推恶搞、反讽类专题,比如《油荒时代的幸福生活》、《全民大搞拷》、《领导下乡送温暖》(已阵亡)、《幸福生活2005》、《坚决反对取消户籍制度》等。网易跟贴调调和这些专题的风格一脉相承。当然网友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远超人数有限的编辑,后来演绎了老衲和师太、小李与局长等无数可歌可泣的跟贴故事。

作者博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