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受西安思源学院白鹿书院邀请,青年学者、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史飞翔先生登坛白鹿论坛,为我校300余名师生作了题为《终南山隐士文化的现代启示》的学术报告。
史飞翔先生是近年来我省涌现出的青年学者,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系中华孔子学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吴宓研究会、陕西省秦岭发展研究会、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西安市作家协会等多家文学、学术团体理事、会员。现任陕西终南学社副秘书长、《终南文化》杂志责任编辑。他先后出版《为灵魂寻找镜子》、《红尘心语》、《读书与冥想》、《有一种沉默叫惊醒》等多部散文集。有多篇作品先后入选《大学语文》、《高中语文阅读欣赏》、《历史名人与五年高考》、《当代中国著名人物美德故事》等大中小学教材及各种权威选本。2009年获美国《世界华人周刊》“世界华文成就奖”,2010年入选“中国当代人物传播100家”。
史飞翔近年来对终南山及终南文化进行了考察研究,曾到长安终南山佛教文化夏令营等多处演讲中国传统文化、读书以及文学艺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好评。
在本次学术演讲中,他从终南山及终南文化谈起,重点阐释了终南山隐士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影响。他认为,终南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根文化、原典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终南山是中国天然的传统文化博物馆”。隐士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隐士与隐士思想实际上是操持中国文化的幕后主角。终南山隐士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面。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在谈到终南山隐士的历史与现状时他说,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有隐逸的传统,从最早的伯夷叔齐、“商山四皓”,到近世的虚云、印光、来果无数的高僧大德都曾在此修身弘法。特别是唐宋时期,终南山地带的隐士一度达到顶峰。直到今天,终南山仍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隐士的几个地方,被誉为是“隐士的天堂”。堪与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媲美。据不完全统计,终南山现有约三百到四百名(也有人说一千多名)隐士。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此外台湾、日本、韩国的不少修行人也来此隐居。他们中有的是来学佛问道,有的是为了练气养身,有的仅仅只是找一处清净的地方来读书做学问。与别的地方的隐士不同,终南山的隐士,是真正的隐士,他们隐居不是为了求官、不是为了发财。他们隐居是为了修身弘法,为了摆脱世俗的纠缠和污染、获得心灵的纯洁和宁静,为了了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谛,从而使灵魂得以净化和升华。正是因为有了大批的终南隐士,才形成了影响较大的终南山隐士文化。史飞翔先生认为,隐士是一个动态概念,隐,主要是心隐。它有一个嬗变的过程: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朝市)——中隐(隐于地方官)——心隐。
在谈到终南山隐士文化对现代人的精神启示时,史飞翔先生认为,隐士文化有消极的一面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隐士精神在当今仍有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那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觉醒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栖身林泉、亲近自然、与天地融为一体的艺术的、智慧的活法;心系一处、守口如瓶的成大事的生存智慧,等等。
最后,史飞翔先生和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学生有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宗教信仰等问题。他还从个人的职业成长历,回答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话题。
史飞翔先生的报告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声情并茂,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积极地指导和借鉴意义,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记者李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