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一支由12人组成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探访山东英才学院西部计划志愿者”队来到新疆,这包含了新华社新疆分社、中国青年报、山东卫视、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的记者。
这次探访活动其实由来已久,山东英才学院自2011年参与西部计划以来,已经有197名同学来到新疆,支愿西部建设,目前有许多同学在新疆扎根,留在当地工作。这些可爱的年轻人,他们远离故乡,来到数千公里之外的新疆,他们如何适应异于家乡的地埋、人文环境,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梦想是什么,需要我们去了解。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经学校领导同意,一场“探寻心灵之旅”的远行开始了。
西部计划探访之一:为了这片蓝天绿草,我要留下!

“与老乡围炕而坐,矗立于羊群之中”,这是龚小梅的工作。

“走乡入户,上山下地,赶羊喝牛”,这是龚小梅的日常。

龚小梅是谁?
她是山东英才学院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
她是2015年西部志愿者;

她是乌鲁木齐甘沟乡人民政府综合治理办公室职员。
懵懂中初识
2011年初到山东英才学院,校团委、综合楼下张贴的西部计划的海报,是她第一次听说西部计划。
心动的参与
2015年,毕业之际,她通过辅导员,获得了西部计划的资料,她心动了。所以,在没有通知父母的情况下,她“擅自”参与了西部计划的网上预报名。似乎是命运的有意安排,她幸运的被选上了,父母的规劝变为了美好的希冀。
忐忑的出发
2015年7月,她与所有山东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启程出发新疆,一路上,他们怀揣各自内心的小忐忑欢笑前行,一路向西。
失望的“初遇”
2015年8月,培训中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乌鲁木齐县,沮丧的情绪弥漫着第一次走进乌鲁木齐县的她,她开始后悔,甚至有些许想回来的念头。没有人陪伴的孤独,语言不通的障碍、物资匮乏的不便都曾让她躲在被窝里流泪。那时她还是个“小女孩”。
习惯的确幸
2015年9月,一个月的适应过后。她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学会了和哈萨克族人打招呼,尽管来自广西的她学的并不到位。但是,她从他们脸上的表情读出了他们的友爱和和善,这为她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她的领导,哈萨克族的阿登古丽对她帮助很大,为了排解她的孤单,阿登古丽有时甚至会和她一起睡。
她的工作就是到哈萨克农家去走访,了解情况,撰写各种各样的材料。工作中让她头疼的事,就是哈萨克人的名字,长且难记,经常出错。尽管她和阿登古丽在一起工作快一年了,她依然不能熟练的说全她的全名。
但,工作让她感受到她存在的价值,所以她决定再坚持一年。
希冀的远方
远离家乡和亲人,孤独是最煎熬的,但是这里和善的哈萨克人,尤其是不远的美丽的天山,蓝天,白云,脚下的绿草,都让她留下来。2016年3月,她向上级团委组织提交了续签申请,这表明她极有可能要在乌鲁木齐县再呆一年,或更长时间了。
由初识—心动—忐忑—失望—习惯,这是小梅情绪的变化阶段,也是她成长的进程,她想留下,也正在准备考公务员,处在蓝天下,站在绿草间,这是她希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