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三步曲
(一)
上班时间,农水局的四十来号人挤在一栋二抵三楼六间狭小的办公室里,或闭目养神,或懒洋洋地将一张报纸翻过来翻过去,或捧着电话窃窃私语,或三五扎堆打情骂俏,煞是热闹。
“蔡科长,几时发工资呀?”一声突如其来的问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嘈杂的办公室一下子安静下来。
“你问我,我问谁去?耐心等着吧!”蔡科长一脸无奈。
“还要不要人活?”
“这日子怎么过呀!”
…………
大家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个个牢骚满腹,吐出的唾沫,大有淹没办公室之势。
在隔壁局长办公室,柳福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也显得焦虑不安,面前的烟盔缸被燃了半截的烟蒂塞得满满的。作为一局之长,他的觉悟当然要比普通职工高得多,对于发不发工资发的问题,虽然有点头痛,但并不影响大局。他考虑的是事关全局的大事。
这天上午,柳局长亲自主持召开职工大会,宣布了局党委的一项重要决定——机构改革。“裁减冗员50%,精简内设机构50%”,讲到改革目标,柳局长掷地有声。
突如其来的机构改革一下子平息了大家的怒气,毕竟饭碗比工资更为重要。
一时间,农水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大家尽管心底里较着劲,但表面上一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农水局的机构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裁减人员20人,精简50%,其中8人提前退休,12人内部退养;10个科室精简了5个,精简50%。
农水局的改革皆大欢喜。
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精简人员工资连涨三级,福利待遇不变;落聘的原科室负责人一律改任现科室的书记。
农水局的改革积极稳妥,卓有成效,为全县的机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得以在全县推而广之。在县委组织部组织的民意测评中,柳局长的优秀票名列榜首。
(二)
有人没事干的问题迎刃而解。
但随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事没人干。
比如原秘书科长是局里的“大笔杆子”,因工作需要被精简了。而新任科长人长得羞花落雁,据说是某职中的校花,由柳局长亲自考察调入的,可就是写不出文章来。
怎么办?
经过全体党委成员集体研究决定:招聘。
柳局长经过几天的苦熬,《农水局人才招聘方案》闪亮登场。
为了保证招聘质量,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柳局长一反常态,亲自把招聘工作拿在手上。
发布招聘信息、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签订用工合同,柳局长事必躬亲。
一阵忙碌,20名优秀人才与农林局正式签订劳务合同。
招聘人员为农林局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局机关内部的良性竞争,一大批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精的骨干脱颖而出。农林局的工作因此步入全县的先进行列。
柳局长的名声再次大振,被县委授予“优秀改革家”的光荣称号,并被县委提名为副县长候选人。
(三)
柳福当副县长的梦如愿以偿。
但农水局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变故。
农林局目前财政供养人数达60人,比改革前增长50%,但财政拨款依然是改革前的基数。60人拿着40人的工资,当然不出问题是很不正常的。于是乎,已有4个月未拿工资的职工,群情激昂,一轰而起,将农水局砸了个稀乱。
柳副县长一声令下,将几个带头闹事者抓进了大狱。不料火上加油,60多号人高举“我要吃饭”、“我要工作”的横幅,将县政府办公大楼围了个水泄不通。
过了不久,柳福易地为官,调邻县当副县长。
一年后,柳福被纪检部门“双规”。据交待,他在农水局的机构改革中,以下岗、招聘相要挟,索贿受贿50多万元,淘得了“第一桶金”,为自己跑官要官提供了巨额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