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歌手
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的文化娱乐既单调乏味,又无新意。没有麻将、扑克、“斗地主”;也没有时下的电视、电脑、VCD;更没有豪华舞厅和桑拿浴。我们这些正读中学的好朋友经常聚在长江边,在我家门口的泡桐树下,托起小提琴、摆起大提琴、吹着萨克斯、拉着手风琴、引吭高歌,自乐自娱。
一次,一位圈子里的朋友带来一位新加盟者,只见他人虽清瘦,眼睛却炯炯有神。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长得很酷,俨然帅哥。他就是泉儿。我们请泉儿亮一亮嗓子,他很腼典地说:“唱不好,献丑了。既然大家要我唱歌,那我就来一首李双江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吧。”于是我们给泉儿演奏了歌曲过门,忙不迭地进行配乐,泉儿一亮嗓子就很显功底。用圈子里的行话说,那就叫高音高得上去,低音低得下来。很有一些李双江的胸腔共鸣的韵味。在场的人都连连拍手。泉儿兴趣盎然,也不歇息,又唱了《哎哟,妈妈》、《鸽子》、《红河谷》、《草原之夜》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等脍炙人口的中外歌曲。真可谓一炮打响,一鸣惊人。从此,泉儿在我们圈子里有了名气。
打那以后,泉儿每个周末都赶了来,参加我们的音乐Party。以后我逐渐得知,泉儿的家住偏僻的三江西坝岛上。他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家境不好,算得上是一贫如洗。他年幼的妹妹也因家里困难,无钱上学。泉儿早早地就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经常能看到他在江边码头上挑沙搬运,下苦力。生活的挫折磨练了他倔强的脾气,苦水里泡大的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也从来不泄气。工人们有时干活累了,就要泉儿唱唱歌解解乏,泉儿也不讲客气,扯开嗓子就是一曲《船工号子》,或者《人家的船儿浆成双》。为大家带来了阵阵欢笑,驱走了不快和晦气。有时碰到周末,泉儿在我们这里玩晚了,就和我抵足而眠。他比我见识多,阅历广,是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任老师。泉儿和我经常谈到:世事多复杂人生多坎坷,成长很艰辛奋斗也不易。生存很严酷,有时也无奈。惟有生性乐观顽强进取,才能活的有价值,活的有乐趣。打那以后,我和泉儿经常参加区里、市里文化宫、群艺馆里举行的文艺调演。泉儿的生活有积淀,嗓子又干净,特别是演唱的时候很投入,引吭有激情。我拉着手风琴为他尽情伴奏,尽量找准感觉,我和泉儿的配合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十分默契。我们的演出经常是大受欢迎。在区里和市里夺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演奖,争得了不少的荣誉。
再以后,我参加了高考又去读书,毕业以后当了教师从事教学。泉儿在为求生计辛苦奔忙。新时代的变迁冲击着每个人的生活。电视媒体卡拉OK的出现,使得我们的业余乐队也归于解体,渐渐地泉儿和我也就断了信息。现在,每当我闲暇下来,回想当年,旅程疲惫,已是青春不再。我却经常幽幽地怀念过去。偶而从心底发出深深地呼唤:泉儿你好吗?你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