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高校网

大学校长为何越来越“雷”?

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根叔”的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

 

大学开学,校长讲话,一向严肃的大学校长们纷纷走亲民路线,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我相信很多新生入学后不久就会有抱怨,抱怨复旦的住宿条件差,前不久的暑假,天气很热,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抱怨的帖子,称要把校长绑架到学生宿舍去,看看能活几天。”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说:“学校办公室的同志在为我准备演讲稿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材料,说是网络上有一则民间人士为厦大撰写的招生广告,广告称:‘她是985+211,不断电,不断网,不禁校园亲热;免费米饭,免费矿泉水,公费医疗;师生和谐;言论宽松;5A级校园,国际化办学,国防前线;面向太平洋,气候适宜,氛围浪漫,靓仔一片,美女如云。请认准代码10384,欢迎报考厦门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俊明说:“会读书,就要努力把‘成都理工’读成‘麻省理工’;就要努力把一所大学读成两所甚至更多;就要努力把德智体美读得无一偏废;就要努力把男生读成文质彬彬,女生读成知性端庄;就要努力把自己读成无论张口还是抬手,都让人分明看出你读过大学。”

大学校长脱口秀之风最早是由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引领的,他在华中科大的毕业典礼上,把近年来的网络热词来了个大串烧:打酱油、俯卧撑、哥呀姐的,贯穿整个典礼致辞,让校园内外雀跃不已。人们因此亲切地把李培根称为“根叔”。

当一些草根话语从大学校长口中秀出,的确不同凡响,有大学生支持,更有网友成为某大学校长的粉丝。

而1980年代的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却对这一代新风表示了忧虑。他说,这是从一种套话走向了另一种套话,实不可取。原来那套,八股生硬、官腔十足;现在这套,滥发情感、浮夸轻佻,做这样的致辞,“有失大学校长的身份”。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大学校长越来越“雷”我感觉这样的校长是一个突破,从小到现在接触到的校长能放下身段说出些这么多雷人的话实属不易,很多校长在大学开学典礼上和学生讲话大都是套话,能够真正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少之又少,学校网站,校园里的那些校长信箱什么的根本就是个形式。但是仔细又想,校长说的这些雷人的话真的是为了和同学拉近关系吗?真正关心学生的校长还用口头上和学生套近乎吗?他们这样做估计不过仅仅为了满足下虚荣心吧。 ——孙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学生们真狠!只要有一点点不满意就会发Email给上级领导反映情况;校长们也是没得办法了。所以说现在的校长难当呢!我认为在现在的21世纪一向严肃的大学校长纷纷走亲民路线有一定的道理,但在走的过程中校长们要把威信亲和力这个度把握好,要在学生中始终坚立自己的威信。如果把握不好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校园的学习气氛和秩序就会大乱等等;如果把握好了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你和蔼可亲而且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第一手的心理动向。只要学生有问题就会向你诉说,而不是将问题埋在心里自己承担。只要学生出现一些不好的想法,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好的想法抹杀在摇篮之中,让自己的学生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 ——戴茂冬

与时俱进罢了,不失为一种好事。校长们都带头改变思想了,相信中国的大学也到了改变办学思路的时候了吧,多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毕竟,大学好不好是以学生们好不好说了算的,不是校长说了算的!——朱奇

社会风气的变化,学术界的混乱,这样的“雷”何足笑尔。——王明

南大一位教授表示,现在大学校长已经是“官员”而不能称之为“教育者”了,这句话并不是不无道理。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教育作为一个国家育人之本,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的不可懈怠,间接导致了教育者价值观念的偏差。当教育出现供不应求的时候,教育者之间的竞争也就不可避免了,继而教育最初的本质宗旨也就违背了,因此,大学校长的市场化,也逐渐体现出当代教育的变质。——于瑶瑶

我相信这些校长的如此发言仍旧是几经思虑的,接纳新的模式,借走潮流的路线,赢取年轻学生的支持。而凡事都有度,过于赶潮流而显得浮夸轻佻是必然的。师长受人尊敬,根本还是在于其内在修养、学识与人格魅力。新派发言只是一种形式,我相信校长们还是懂得这一点,但只怕一时会忘了这一点。——黄璐

亦师亦友,才是教育者的境界。校长们能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欢迎同学们是件好事,希望中国的校长们能在“亦师亦友”方面做得更好。比如,真正解决同学们的宿舍问题。也希望校园里的每一个老师和工作人员都能以这些校长为榜样,几句话就能拉近距离,为什么非得拒学生于千里之外呢?当然,我相信这些能够与时俱进的校长们能带领他们所在的高校实现更好的发展!——小迷

我相信最有魅力的大学校长依然是极具人格魅力和个人才华的老师,也是同学们心中关于校长的最原始的高大形象。至于根叔的蹿火,大约是颠覆了同学们心中的传统校长形象,这种一夜成名并不代表他是同学们心中的最佳校长人选,而不加思考地去模仿根叔更是大学校长越来越雷的原因之一。——胡倩

大学校长不应该高高在上,本该走到学生中间来,这样才能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像华科校长李培根的做法我感觉挺好,其实老师学生都一样,都会上网,网络上的那些事儿那些新词儿从校长口里说出来就显得更加亲切,无形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但是凡事都要有个限度,为人师表应该有自己的行为规范,举止言行应为人表率,这一点非常重要。——张欢

知识分子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应该是走到群众当中,和群众打成一片。没有规定大学校长就应该是严肃的不拘言笑的,严肃刻板的校长不一定就是优秀的教育者。香港中文大学的前任校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高锟每年都会亲笔写信给那些当年干过学生会和学生报的学生,感谢他们的工作。面对顽皮的学生恶作剧、当众辱骂,高锟校长不过是以憨憨地笑来回应,这样的一位校长,梁文道撰文写道他毕业之后偶遇高锟校长仍笑着对他鞠躬请安“校长好”。敢问中国大陆的校长们,哪一位可以受到如此待遇呢?——高欣婷

本来嘛,青春的校园就应该有青春的校长,年龄可以不青春,但思想至少要开明。尤其是现在,九零后当道,追求个性是每个学生的共同特征。谁也不想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大学浪费自己四年的美好时光。校长的风格能够非常典型地反映一个学校的基本风貌,“青春化”的校长代表着这个学校办学气氛的宽松,会充分包容个性人才。我想着应该是值得学习的。——义君

校园本就是一个充满自由的圣堂,青春、个性应该成为主流文化。——许培健

“亲民”和“谄媚”之间应该把握好尺度。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如文中所忧的那样,从一种套话向另一种套话转变。由官腔变为民腔,这些都不是知识分子应采取的态度。知识分子是不应该高高在上,但却要有一种气度。想起张亨嘉那句就职训话,诸生听训:“诸生为国求学,当以努力自爱。”短短一句,却也铿锵有力。有这样气度的校长,才会有这样气度的学生。——杨云

套话,是最省事的方式。同时,套话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出现这样雷人的校长致词很正常。我们的校长,都不是演讲大师,自然不能期望太精彩的演说。即使是总统,演讲很出色的也只那么寥寥几位。所以,不必纠结。只要能把校园管理得妥妥当当,学生安心学习,教师安心教学,井然有序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就足够了。纠结于校长的致词风格貌似正合校长之意——终于不再抓着教育的弊端不放了!我们不能要求太多,所以还是先找到其最核心的问题,来解决吧。——龙在天

有人曾说“不会讲笑话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句话颇有几分道理,兴趣是获取知识的第一良方,而幽默风趣就像润滑剂,对观点和知识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大学校长如今能够出口成篇,平易近人的玩风趣,确实是一大进步。而且在从从八股到八卦的转变过程中,更多受益的不是声名见长的校长,而是如沐春风的学生。——潘宇峰

大学校长走的是亲民路线。现在人人都知道不亲民不行啊!如果依然用八股文做发言稿。学生一定不亲近,这年头,校长也难做,面对领导要体现自己的成熟风,于是八股当道、官腔十足。而面对学生,校长又得与学生打成一片,既成为领导眼中的好校长,也成为学生的偶像。毕竟大学生现在不仅有发言权,话语权还很重要!——潘昕妙

与时俱进不是错。只是大学校长如果“亲民”亲出“雷人”效果,可能会有相反效果。其实让学生真正认同,重要的还是校长的内在,而不是浮夸的雷人效果。也许,这些“幽默”只是校长调动学生情绪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长此以往可能会物极必反,大学气息都会变的。——杨文

向民国时期的大学校长学习吧,自我修行不够,加之行政压力,根叔这样的大学校长只会越来越多,不能做到讨好两边,那么就自嘲吧,至少还能博人一笑。——张昂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