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着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五年学校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实现从专科向本科过渡,加快学校又好又快发展重大历史使命的商丘工学院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11月16日下午在学校科苑第一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幕。
鲜花怒放,条幅高悬,会议厅内气氛格外庄重、热烈。主席台正中央的背景上,10面鲜艳的红旗整齐排列在两侧。会场悬挂的“创新教育理念,建立本科规范,努力实现学院新跨越”的巨幅标语分外醒目。
在大会主席台就座的有院长党委副书记李纪轩、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郑炳钦、副院长赵中极、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史国永、副院长王峰、副院长邵杰、后勤服务公司总经理王永辉、院长助理丁艳红、教务处长张爱国、建筑工程系主任邵怀宇、管理系主任贾占成、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广勇、文化传播系主任蒋正华、公寓处处长王兴杰、本科学院党总支书记童志展、附属兴华学校校长王心峰。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特邀代表董事长丁华、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苏进行。
大会应到代表143名,实到140名。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及教职工代表列席了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听取并讨论通过院长工作报告,制定并通过商丘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选举第一届工会主席。
郑炳钦书记致开幕词。他代表党委对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在热烈的掌声中,李纪轩院长受主席团的委托,向大会作了《创新教育观念,建立本科规范,努力实现学校新跨越》的院长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创新教育观念,努力做到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任务承担新使命,新观念带来新突破,新举措实现新跨越;二、建立本科规范,建立一个中心、两大支撑、三支队伍、四大功能、五大体系;三、明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李院长指出,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先导和动力。创新教育观念是尽快实现从专科向本科过渡的迫切需要;创新教育观念是实现大学四项职能的迫切需要;创新教育观念是实现学校新的跨越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迫切需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新审视;对现有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深刻反思。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牢固树立十种新的教育观念。
李院长指出,学院在2011年5月顺利升本后,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就是建立本科规范,理清办学思路。要做好一个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两大支撑(硬件支撑和软件支撑),三支队伍(师资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四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五大体系(董事会—院长—院党委—学术机构—教代会)的建设工作。
李院长强调,今后五年,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发展规模、重点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图书资料、科学研究、师资队伍、校园环境、校园精神文明等各方面要积极推进建设,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李院长强调,“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我们一定要克服盲目乐观、不求进取的消极情绪,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学校新的跨越。
史国永副书记受教代会执委会和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他首先回顾了过去三年来工会取得的工作成绩。在过去的三年里,工会通过服务工作大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双代会”作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紧扣学校工作大局,积极配合校党委、校行政,扎实做好重点工作;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各项荣誉称号。
史书记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意识到,工会的工作仍然存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会为教职工服务的主动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工会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工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调研,强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史书记强调,今后五年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学校第一届教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工学院为第一要务;以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完善教代会工作机制,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以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为根本;以不断创新工会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新途径、新举措为动力;以创建省级模范教工之家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为实现我校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