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高校网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召开首届就业工作研讨会

大学生毕业后是“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就业、再发展”?如何提高就业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这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就业工作研讨会讨论的热点。

11月16日下午,继续教育教育学院召开了就业工作研讨会。研讨会由学院党总支书记胡佩丽主持,学校分管招生就业工作的副校长李志明,校党委副书记、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罗之仁,学院各科室科长、学工干事、辅导员共计45人参加会议,招生就业办杨武、涂乃天应邀列席会议。

教师、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等老师作为基层代表做了书面发言。教师代表李向明认为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融合就业教育,教学中要贯穿“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主线、抓好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入学时进行职业引导,毕业论文针对就业来选题等具体环节。辅导员代表陈薇全心全意做大学生就业的“导航员”,从事辅导员工作11年来,编织学生就业资源网,爱生在心,助生立业,解决毕业生就业达30个,带的旅游管理0802班的就业率达100%。

杨鹊华、胡文辉、肖燕、李魁、罗方利、肖曲波等辅导员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精彩发言。就业工作,单靠某方面的力量是不能演绎出精彩的“节目”的;辅导员要学习就业政策,熟悉毕业生工作流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担任学生干部锻炼工作能力,利用好往届学生就业案例的影响;提倡同学们互帮互助。肖燕老师从大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坚持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李魁老师指导学生要合理规划大学时间,将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能力,掌握求职技巧。负责就业工作的团委书记孙峰,从加强职业培训、组织学生校外实习、引导学生认清形势、端正就业态度、扶持自主创业、帮助学生制定求职方案五个方面将学院就业工作实际情况做了汇报。

罗之仁副书记点评了各代表的发言,从九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就业工作的意义、方法,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分析了民办高校的社会声誉六要素,即教学水平、办学基础条件、管理与服务水平、在校生规模、公众媒体的评价、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与学生的职业成就,特别指出“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与学生的职业成就”关系到社会对学院人才培养的认可度。他说,对就业的关注直接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我们要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如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舒特的心理发展理论等,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新观念,树立“先就业、后发展”的基本理念。他说,辅导员是就业的主导力量,要全员动员,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学院的每位员工要关心就业工作,行政人员分到各毕业班,积极寻找就业机会,提供有效信息,并积极推荐。要建立辅助学生就业考核机制,作为员工年终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充分利用网站,及时、准确地提供就业信息。

李志明副校长认真听取了各位代表的发言,他指出,专题研讨就业工作,继续教育学院是第一家。大家互相交流经验与做法,学院对就业工作做了具体要求,这种方式非常好。他说,我校整体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要重点关注就业质量。如何提高就业质量呢?首先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社会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3331”(30%的学生挑单位、30%的学生要努力才能找到工作、30%的学生要帮助就业,10%的学生难就业)分类,动态管理,开展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其次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提高竞争力,“把学生推荐出去”的观念要转变为“帮助学生找到好工作、工资高的工作”。他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突击的,同学们要日积月累,勤奋学习,才能形成突出的就业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