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支持产业聚集区2011年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结合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培养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充分发挥人才聚集、学科齐全的优势,将产业集聚区所需各类人才培养纳入教育计划,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如何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支持产业聚集区建设,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助推学校发展,郑州科技学院借用政府力量开展与政府、与企业、与行业、与社区的合作,开创了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共谋发展的新路子。
进入河南省重点产业集聚区的郑州市二七区马寨工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幅展板——“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这是郑州马寨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的公开承诺。2日,坐落于园区的郑州科技学院享受到了来自政府政策的阳光。上午,郑州马寨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及区内70家企业与该院合作办学了签字仪式在郑州科技学院举行。
政府搭台 校企联姻
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列入国家发展规划,马寨工业园区是河南省重点产业集聚区,区内积聚了食品加工、食品机械等企业,其中年产值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75个,郑州科技学院是地处该区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校,二者之间具备了良好的合作条件。一直以来,学校不断在与区内企业进行横向合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次由马寨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导,建立由高校与管委会、与企业对接,充分利用整合资源,让高校积极跟进区域主导产业办学,让企业利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以此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马寨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秦召玉说,其实,政府与驻地高校之间本没有隶属关系,但为了共同发展,作为政府和高校而言,都应发挥各自优势,今天到会的企业都是管委会出面邀请的,政府只有转变职能,才能更好为基层服务。政府层面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建设职能,借助郑州科技学院资源,开展企业技术攻关、社区文化建设、政府决策咨询和干部培训多个方面。同时使高校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使学校明确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水平,更深层提升为我区建设与服务功能。
合作共赢共发展
据了解,这次大会的创新意义在于政府搭台,企业与高校“联姻唱戏”,构建双向选择的“大超市”,供需直接见面,以市场为导向,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招生就业工作。院方表示将放大校企资源和人才共享的互补优势,实现“四个推进”,一是推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使学院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从而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水平,提升马寨镇建设与发展的服务功能;二是推进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利用学院的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以订单教育、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推进学院实验室建设,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平台,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努力把食品检测、数控加工等实验实训基地建成以学校为中心,辐射区域企业共享的生产、研发基地;四是实现服务平台共建,利用学院的就业服务平台和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民办类分市场,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让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享校企合作成果。
政府主导合作办学是首次
在此之前,学院曾与60多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但多数是靠学校和企业自行结合,形式也无外乎单一的设备互用和毕业生的供给,这种零散的校企合作往往具有想苛求对方的“一边热”现象。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学校追求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才。校企双方既有共同点,又有着利益的本质区别,如何求同存异,发挥各自优势,就必须寻求一个撮合与校企之间的“媒婆”来联姻,具有促使双方寻求最佳结合点,又能够提供优惠的政策环境的 “媒婆”就是地方政府。民办高校的活力之所在,关键是体制机制之灵活,该院主动找到马寨工业园区管委会,不求财力帮助,只求政策支持,例如政府有权给予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一定数额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等。这次合作办学利用政府行政力量,把企业汇聚起来,使合作办学的面扩大。郑州科技学院院长秦小刚说,在政府主导下的合作办学在我院办学史上是首次,目前学校仍在努力通过与二七区政府磋商,实施与更大区域的合作。
(记者手语)高校良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合作,来源于政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刚性需求,也来源于高校对自身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的准确度来把握,高校的特色是依靠强硬的师资和先进设备实施技能教育,通过最大限度的合作,使人才培养目标与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相对接融合,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相吻合。政企校合作,是该校在合作办学机制上的新突破,地方政府和行业作为推手,为学院寻求在区域内同行业企业合作提供了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