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高校网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获准开展吉林省省属重点高校建设项目

近日,吉林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组织开展了“2011年度吉林省省属重点高校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申报的“特色专业实验室建设”、“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地球村建设”、“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三个项目均通过审批,将陆续开展建设工作。我校作为民办高校,能够在此次项目申报中与其他公办院校享受同等待遇,表现了吉林省省政府及省教育厅、财政厅对发展民办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开启了吉林省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范例。

秦和院长在重点高校建设项目申报论证会上说,开展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对省属重点高校加速跻身于国内同类院校一流行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既作为省属重点高校,又是正在向高层次和高水平迈进的民办高校,得到如此重大的支持,将极大地鼓舞我校教职工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也必将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校此次申报工作是按照《吉林省省属重点高校建设项目试点方案》的要求和学校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实际,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围绕“优势特色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和高标准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确定和申报了三个建设项目:

特色专业实验室”

优势特色专业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有一批专业先后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为了更好地发挥特色专业在我校专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考虑新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的需要,我校申报了“特色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购置先进的同声传译设施,建设具有良好仿真实践环境的国际贸易业务实训室等,积极进行现场模拟教学和情景案例教学,搭建高层次实验教学平台,提升我校特色专业的整体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训水平,为吉林省和长吉图先导区建设培养更多高级口、笔译翻译人才和“专业+外语”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地球村”

地球村(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在国内高校独一无二,无论是教育部评估专家,还是到我校考察调研的国家、省、市领导和高教界同行,都对我校地球村的创建及其在提升外语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上的突出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决定于年底为我校地球村举行挂牌仪式,正式承认我校为国内高校唯一的国际化综合性外语实践教学基地。结合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我校将全面加强地球村建设,通过相关语言村的建筑形象打造、购置典型的文化标识、采集影像资料等丰富地球村的内涵,努力使每一个文化元素都渗透着各语种国家丰富的文化。学生通过语言感受文化,通过文化熏陶语言,将语言学习与训练融入到文化氛围中,从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级外语外事人才。

“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

我校校园网建设始于2002年,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建设,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网络教学投入,积极开发外语,特别是俄、日、朝、德、法、西等小语种教学资源平台,建立教学资源信息的收集、整合、存储、制作和应用系统,将数字资源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视频广播、视频点播和WEB教材等形式,丰富外语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各个语种专业教材科学化、学生主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和学生素质合理化,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外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我校培养的外语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东北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扎实地做好省属重点高校建设项目,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我校专门成立了重点高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教学仪器设备论证委员会主任(副院长)任组长,各项目组组长、财务处长和部分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成员。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将在院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全面领导、组织和管理建设项目工作,确保项目规范、有序、高效的实施。同时,对到位的项目资金进行专项运行管理,对各个资金项目组织开展专项市场调查,广泛调查项目所需的设备在市场上的先进性和价格的公正性;并面向市场进行招投标工作,组织学校设备论证委员会进行设备需求的科学论证,以保证设备投入的公开、透明和有效利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将开展监督工作,严格验收,以保证项目质量。此外,学校还注重新建项目的开发利用,提前设计,做好使用方案和使用计划,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将秉持一贯的“严”、“精”、“细” 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教学仪器设备论证等委员会的决策和监督功能,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化、科学化和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