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办高校网 >> 学习教育 >> 大学生活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疏堵结合 改善管理

2006-11-7 21:05:48 作者:青岛滨海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22

疏堵结合 改善管理
——学生管理之我见

信息艺术系 刘思伟

据《法制晚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为了保障学生安全,限时开放与二炮家属院之间的小南门后,学生却经常翻墙出入,即使学校采取了加装铁门,铁皮围挡和砌墙等措施,还是有学生翻栅栏,撬铁门,翻墙外出,为的就是抄近路,穿过小区到校外的商店买东西。看来在学生管理方面,单纯的“封”与“堵“的措施有时并不见效,校方除了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之外,还应该采取一些疏导措施。

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洪水泛滥、久治不息的年代。他的父亲鲧受尧命而治水,因不得治水之法,结果愈治愈泛,水患益盛,最终被舜治罪,死于羽山。鲧死后,水患并未止息。大禹子承父业,受命于危难之际,献身于治水,并以治水成功而传名后世。大禹治水,一改其父“以壅塞而阻水”的方法,以疏通河道,渲泄洪流为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使“洪波安息”,“水患大治”。大禹治水成功,是由于他掌握了“堵”和“疏”的辨证法。他治九洲之洪水用疏导的方法,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借鉴的。“疏”就是真情交流,清除思想上的障碍,“导”就是以理服人,说服教育。二者结合,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教学、培训及其它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做学生工作,也同“大禹治水”,必须讲求“堵”和“疏”的艺术。
“疏”是指在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时,要疏通和引导,用浅显易懂的道理,以平等的态度,采取讨论、谈话等方式教育学生。“堵”是指对学生中可能发生的不健康思想或行为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约束和防范。疏是基础,是堵的前提,有疏,堵才有力;疏也离不开堵,疏中有堵,疏才有效。在学生管理中,疏而不堵,疏就显得苍白无力;堵而不疏,也是无法堵得住的。要把疏与堵这两种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既要“开渠”又要“筑堤”。一方面要认真贯彻疏导原则,教育学生要入情入理,情景交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以表扬为主,启发自觉;另一方面要加大堵的力度,做到思想启迪与行为约束并举,化解问题与有效防范并举,强调自律与强化纪律并举。

很多学校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常常习惯采用“堵”的方式,一旦学生有什么违纪事件发生,就严加指责,厉声呵斥。而对于使他们产生违纪行为的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则很少关注,也不大注意去分析他们违纪的心理和生理原因。这样,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指责有时不但不会接受,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变本加厉地去做一些违纪的事情。综观各地各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严禁”、“不准”、“不许”等字眼比比皆是,这都是“堵”的方式的典型运用。在这种方式面前,老师们常常会心力交瘁而一无所获,于是他们就感叹道:“现在的学生真是太难教了,他们简直是胆大妄为。”其实,我们只要换一种方式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出现。每当学生违纪时,我们先不要忙着批评指责,不妨静下心来仔细地分析一下学生违纪的深层原因,然后与学生进行平心静气的交流,以恰如其分的方法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以热切期待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改错表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允许他们在曲折反复中进步。根据笔者的学生工作经验来看,当学生违反纪律时,只有与他们进行充分的沟通,从思想上加以疏导,他们才会接受你的意见,愿意改正错误,配合管理,否则,他们是绝不可低头认输的。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离不开网络。所以,在网络的世界中,学校的“疏导”成了一剂良药,正确的引导学生走出游戏的世界,去见见外面的好山好风光,或许以后在他们心中,网络不再只为游戏而存在。正确的“疏导”能让网络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但是,在“疏”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了解到什么是不能去触碰的,这时“堵”去不良信息也必不可少。所以,笔者认为疏与堵是一对双胞胎,缺一不可。 太“堵”有可能会禁锢我们的思想,断绝了一条了解世界的大道。 太“疏”却也有可能让贪玩的学生误入歧途,不可自拔。 因此,“疏”能疏出一片阳光明媚,别具洞天;“堵”也能建筑起一条安全的防御带。面对学生的对于网络信息的需求,学校要做好疏导工作,大力建设学校的网络设施,优化校内的上网质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内上网的空间与时间。如果学校能在重大的体育赛事期间在合理的时间内转播一些比赛,相信外出通过网络看球赛的同学也大大的减少。学校可以通过进行体育设施的建设,引导同学们到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锻炼良好的意志力,陶冶情操,分散他们对于上网玩游戏的注意力。对于网络,学校应该有步骤地加以引导,开展更多的网络知识与网络操作技能的竞赛,通过上网,培养几个精通网络技术的高手,而不仅仅是几个游戏玩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如今的学生能够利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来及时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他们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学生更了解自己、更了解社会、更了解世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有与众不同的看法,有独到的见解。如果学校面对学生这些“非分”的想法和做法,采用限制言论与行为、纪律处分等手段,想以此来堵住学生,寄希望于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扼杀于萌芽状态,这往往要造成学生的厌倦、反感、自暴自弃、缺乏进取的积极情绪,导致心理障碍,影响他们成材。这时如果我们能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疏导,来开启学生的心灵。在交流中,倾听学生的思想,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进行沟通,才能达到彼此认同、理解的境界。

“唯有用灵魂去拨动学生的心灵”,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我们和学生之间才能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学生。我们的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培养学习优秀的学生,而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浩如烟海的信息已使我们目不暇接,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粗取精,批判地接受,这才是客观科学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成材。一味地堵,只会使学生变成只懂课本知识的书呆子;一味地疏,会使他们自由散漫,一事无成。刚柔相济,才能改善我们的管理。作为学校和老师,除了教给学生套路,对他们严格要求外,还要给机会让他们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创新。只要我们多给学生一些阳光、雨露般的疏导,少一些狂风、暴雨般的训斥,和学生进行心贴心的沟通,疏堵结合,双管齐下,效果一定非凡。

 

今日推荐
 
我也评两句
 
姓 名: * 游客填写  ·注册用户 ·用户登录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社会视点
专题栏目
本站推荐
热门图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